巩汉林和冯潇霆关于国足的“冯巩之争”仍在发酵。昨天,冯巩“本尊”在不久前拍摄的一个讽刺国足的短视频也广为传播,而舆论也罕见地一边倒地支持巩汉林对于国足的批评。
春晚小品本身向来是群众吐槽灵感的源泉,但是,当一位前春晚小品演员批评起中国男足时,他却获得了空前广泛的支持。为什么会这样?
一方面,和小品这样“文无第一”的行业不同,足球是一个全球化的、充分竞争并且有着相对统一衡量指标的行业。就像巩汉林所说的,“我不懂球,但我看得懂比分。”中国男足长期的低迷,给人最直观的印象。
另一方面,男足队员的收入比较透明,所以一旦出现和他们表现出的实力不甚匹配、和国外同行横向对比较为悬殊的高薪,就很容易遭受质疑。
以冯潇霆为代表的多位中国男足球员据理力争,则成了舆论发酵的关键因素。他们列举了中国男足发展不力的各种因素,试图说明并不应由球员来全部“背锅”,反而招来了更多批评的声音。
自我辩护当然是冯潇霆们的权利,而且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,但是,实际效果却是火上浇油。
他们试图厘清男足发展困境的责任归属,但公众却是将男足队员作为整个中国足球行业的代表。个中逻辑也很朴素直接,既然队员是足球经济红利的最大受益者,那么他们自然也有相应的义务,作为中国足球的代表来“概括承受”相应的批评。
更何况,纵然足协规划管理失当、纵然球迷不够“专业”,但是,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比分,终究还是球员自己脚下踢出来的。
而且,“专业”从来都不是球迷的责任,足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运动,恰恰在于它没有门槛,不但人人可以踢,而且人人可以评论。正是因为有足够大的群众基础、足够多的“业余球迷”和“情绪化的评论”,足球才拥有了巨大的市场,球员才有了可观的市场价值——说一句“衣食父母”,并不为过。
女足市场远不如男足,中国女足却可以在东京奥运会的惨败之后痛定思痛,不断反省改进。在不久前的女足亚洲杯上逆转夺冠,她们在春节期间为观众提供的快乐,甚至高于巩汉林赖以成名的春晚。面对并不算太言过其实的质疑和批评,这或许才是作为足球从业者最好的回应方式。
男足在面对批评的时候,何妨试试“沉默是金”,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了,踢出符合自己身价的比赛了,再去和广大球迷谈“公正评价”呢?否则,就算你说得再有道理,在“冯巩之争”这样的语境下,也只会显得强词夺理,不但起不到自辩的效果,反而进一步加深男足和舆论之间认知和情感的沟壑。
羊城晚报记者 赵亮晨
记者:国奥11月热身首选亚洲同年龄段球队,泰国参赛意向很浓厚
水庆霞再招涂琳俪,已征召8位留洋球员备战奥预赛
888!梅西预计获第8座金球!第8次中国行!8日在中国比赛!
韦世豪:三镇卖外援求生做得特别对,日韩球队都靠卖球员维持经营
王霜:一直想帮中国女足变更好,只要国家队需要我随时都在!
巩汉林冯潇霆口水战为何出圈 若说话的是张艺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