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知道王楠的正手连续对拉最高纪录是 多少板?2000多!而大多数球迷一周能练上两次球、每次3~4个小时就算“奢侈”了,更难以指望什么教练、队医······专业选手的种种“纪录”,对业余爱好者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。
业余选手该如何利用自己宝贵的练习时间?不妨听一听邱钟惠和许绍发两位乒坛宿将的建议——
Q:对业余爱好者而言,从初学开始,练习技术的顺序应怎样比较合适呢?是否一定要先学攻球再学弧圈呢?
许绍发:我认为可以直接上手练习拉球。八十年代初期,我曾看到匈牙利的小孩子才几岁就开始练拉弧圈,也不错。所谓小孩到多少岁再开始练弧圈,这个概念我认为要打破。成人也是这样,但问题在于业余的没有几个人能掌握得好。
邱钟惠:无论直拍、横拍,或是将来以快攻为主、以弧圈为主,我觉得他开始应该接触一点下旋球。因为这是最好掌握的一项技术,也可以练手感。搓球需要手感,速度也不快,可以避免老是去捡球,比较容易学。接着学反手,直拍的推挡和横拍的挡球,因为反手总体来说技术难度比正手小一些。然后再是正手,也是搓球、挡球、慢慢有一点攻球·······攻球可以从搓的下旋中拉起来,这样更加强手感,对球的把握比较好,不管你将来练什么打法,都有这个铺垫。我觉得乒乓球最主要的基础应该是从下旋球打起,如果一个人对下旋球的感觉不好,将来到高水平时发展不会太好,手会太僵、太硬,不会用手腕、手指调节。这样从下旋球开始练,好像比较简单,其实又是比较实用的。或者你可以从左挡、右挡开始练,不管横板直板,一边一板,这样陪你打的人也比较省力。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很高,攻球或者拉球,动作定型建立不好,反而失误很多,对方也没有兴趣继续练。另外,从一开始就要有脚步移动的意识,不论你练任何技术,如果老是站在那里,脚不动,重心不交换,将来绝对难以提高。从下旋到一般球到上旋,我觉得应该是这个顺序去建立技术动作,动力定型形成的也比较快。
Q:但是如果直接从拉球练起,对缺乏指导的球迷来说,也许容易走入这样的误区-为了把球拉起来,拼命竖着拍子向上摩擦得很薄,击球点越来越低,时间久了还会影响日后向前的发力?
许绍发:没有教练教你,但是电视上有很多动作你可以去模仿。并且,弧圈球的动作是千奇百怪的,各人都不一样。这和攻球不一样,攻球的格式很单调,弧圈没那么规范。只要基本上不影响发力,我认为无论你用任何动作都可以。譬如,不一定说拉弧圈要前臂收缩,只能说是我们中国理解成这样,原来的金择洙就没有前臂缩。
邱钟惠:如果没有人跟他讲,他也不看教学视频,那么会产生你说的这个问题。如果他看点书、看看教学视频,稍微有人给他指点一下,这个误区是可以避免的。
Q:“基本功”这个词大家经常都能听到,但到底什么是基本功?特别对于缺乏训练条件的爱好者而言,应该如何理解基本功的内涵?曾有人就此举例说,两组选手分别训练,一组让他们练习时追求对打的板数,另一组则注重每一板的杀伤力,结果比赛时后一组占优。
许绍发:我感觉,在三、四个来回中、移动中运用各种技术时,你能够动作不变形,心里不虚,作为业余爱好者就算基本功不错了。
邱钟惠:我觉得光是正手多少板、反手多少板,这个概念比较窄。应该说基本功包括步法,很多人水平提不高,不是在手法上,而是在他的判断、他的步法移动以及全身的协调等等。没有步法,谈不上手法正确与否。根本不到位,怎么找到正确的击球时间、正确的击球点?还有,发球也是基本功,接发球同样是基本功。我觉得每一个单项技术都是有基本功在里面的。还有综合能力,比如现在讲打节奏、打时间差,这也是基本功。而例子中的两组都不全面。单纯讲板数是花架子,比赛不实用。如果仅追求杀伤力,板板发力,首先是不科学,容易受伤,而且比赛里不可能有那么多机会让你去发全力;其次,你有意识地杀一两板,再拉几板,再杀一两板,就比较合理。你每板都发力,谁跟你打?老捡球。同时,不要某个单项技术连续练得太长,不能说练好正手再练反手,否则整个协调性就不行了。练练反手练练正手,只要稍微有点模样,接着就要左右左右、近台中台、打打下旋打打弧圈,尽管板数少,不要紧。如果等这项练好了再练那一项,绝对脱节,整个技术的贯穿衔接就没有了。一定要注意结合。
记者:国奥11月热身首选亚洲同年龄段球队,泰国参赛意向很浓厚
水庆霞再招涂琳俪,已征召8位留洋球员备战奥预赛
888!梅西预计获第8座金球!第8次中国行!8日在中国比赛!
韦世豪:三镇卖外援求生做得特别对,日韩球队都靠卖球员维持经营
王霜:一直想帮中国女足变更好,只要国家队需要我随时都在!
王曼昱:南阳模拟赛夺得单打冠军 对我来说是一次重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