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排超级联赛在今天开赛,就在前不久,上海女排在官方微博发声,回应了中国排球协会的单外援新规。
“对于2021-2022赛季的‘单外援规则’,早在规则制定之初,上海光明优倍女排就积极与中国排协进行沟通,经过多方衡量和慎重思考,球队表示新规对上海女排新赛事的备战和参赛影响不大,并将全力支持中国排协制定的各项规则措施。”
声明一出,上海女排获赞“大度”,“顾大局”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是“打掉牙齿和血吞”,在人屋檐下,怎敢不低头。有网友给上海队留言调侃:“如果你是被胁迫的,你就眨眨眼……”
讽刺的是,上海女排之前一条发于11月5日的微博,还在憧憬双外援同战新赛季的前景。
谁知开赛前三天,排协一纸规定,球迷们对韩国名将金软景+美国队长拉尔森这两大奥运MVP球员同场竞技的憧憬,被打得粉碎。
“减外援有利于锻炼国内球员”,“缺少外援的低水平对抗不利于国内球员成长”,先不说这样的争论孰是孰非,只说排协外援政策的出台时机。
上海女排称,定规则之初和排协沟通过,但可以想象,这所谓的沟通,更多是“告知式沟通”,球队听命、排协安抚,确保你就范。问题在于新规出台的时间点,试想,如果在球队引援之前就出台政策,上海队还会花重金引进双外援吗?
即使拉尔森和金软景都是保障性主攻位置,上海队之前就未必计划让她们同时出场,但至少花了这份钱,就该拥有这一选择权。现在两人只能轮流共用一个外援名额的出场时间,上海队等于是花两份钱只买一个人。据媒体披露,拉尔森工资110万美元,金软景90万美元,俱乐部花费不菲,突然被告知场上只许留一个,俱乐部和赞助商的利益就这样被无视了。
中国排协之前公布的发展规划中,有“提升联赛品牌形象、开发商业资源、推广赛事内容”的目标,但这种随意出台政策、规定改来改去的做法,却是与规划目标背道而驰的。
女排联赛今年首次获得海外转播商的青睐,韩国多家机构争购转播权,韩国体育频道SPOTV最终得手,全程转播上海女排比赛,就是冲着韩国球星金软景来的,现在排协一纸政令,金软景出场时间势必大幅缩水,有可能要在板凳上度过大把时光。女排联赛的品牌形象和海外影响力,这次是因为行政干预(而非竞技因素)打了折扣,韩国网友嘲笑中国体育职业化程度低又有了新证。
这不是排协在政策层面第一次“阴晴不定”。2013-14赛季,恒大和上海都已引进三名外援,但排协未落实三外援政策,令两队利益受损;上赛季,恒大、上海和北汽已引入了五名外援,排协却突然要取消外援,闹出巨大风波,众多外援甚至要上告到国际排联……虽然排协最终妥协,但女排联赛的形象与信誉度却已受到了损害。
职业化联赛不职业,行政权力过度干预掣肘,不只是排球界的问题,走在职业化、市场化前端的三大球,足球与篮球也都逃不掉。足协行政手段下的俱乐部中性改名,绝非遵循市场规律之举,初衷也许是考虑联赛的长远健康发展,但一步到位的硬着陆手法却过于生硬,破坏性巨大,充满了一刀切式的权力任性。姚明出任篮协主席后,也曾痛陈中国篮球此前多年的不职业:“我们的规定一年制定一次,今年只能制定今年的,缺乏长远的规划,这是我们联赛最大的弊病。”
朝令夕改背后,往往是权力的习惯性傲慢,造成的后果,却要由市场参与者去分担。
曾在北京国安任教的葡萄牙教练鲁伊-莫塔表示,中国足球与欧洲的发展模式有一个关键区别。“中国足球的行为方式与欧洲不一样。在中国,国家队是优先发展的,其次才是俱乐部。在欧洲,俱乐部控制着球员的流通,当足协制定规则前,需要先和俱乐部进行沟通,双方之间需要先达成协议。而在中国,俱乐部完全服从于足协的命令。”
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当选后曾表示,“中国足协不会把权力拿在手上,职业联盟肯定成立,这是应该有的境界。”话犹在耳,就曝出富力老板张力对足协的炮轰:“可能他们(足协)不想失去中超这个蛋糕,不愿意放权。中国足协搞足球,行政管理和职业化足球,两个转动的齿轮咬合不一样,肯定有矛盾的。”
实际上,中国足篮排职业联赛推行多年,仍摆脱不掉伪职业、不职业的帽子,与行政权力的垄断和干预分不开关系。足篮排三大球,无不重国家队、轻联赛,联赛为国家队让路是家常便饭,重短期目标,不顾长远根基,“前任下台,推倒重来”。这背后,是“政绩考核”指挥棒下,行政干预大于市场规律的不良链条在起作用。
只有当权力撤出市场,以一个毫无利益干系的中立角色,推行法治与规则下的运转机制,才能建立起公正、健康的市场与竞争环境。女排联赛如此、CBA和中超如此,真正的职业体育,概莫能外。
记者:国奥11月热身首选亚洲同年龄段球队,泰国参赛意向很浓厚
水庆霞再招涂琳俪,已征召8位留洋球员备战奥预赛
888!梅西预计获第8座金球!第8次中国行!8日在中国比赛!
韦世豪:三镇卖外援求生做得特别对,日韩球队都靠卖球员维持经营
王霜:一直想帮中国女足变更好,只要国家队需要我随时都在!
众多咏春爱好者齐聚第四届上海市咏春拳大奖赛!